2017年10月22日星期日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之前看過一則影片內容是關於人生的階段
共分成3個階段
分別是吸收期,打拼期以及收成期。

吸收期:從出生直到學校畢業,學習并吸收所有知識及加以利用。這個時期的我們通常都是處於摸索的形態,對什麼東西都非常感興趣。有些人喜歡讀書上課,而有些則不喜歡。會讀書不一定代表以後一定會很厲害賺錢,可是能確定的是會讀書的人以後的後路會比沒有讀書的人多一個選擇。從筆者我以前至今看過無數的朋友同學中,有些確實找到自己覺得可行的東西去做而放棄學業。不擅長與讀書的同學我們也不能說他們不好因為每個人的強項是不盡相同的。這個階段的歲數通常屬於1-22。


打拼期:畢業過後也就是所謂的打拼期,以平均大學畢業與degree的學生,通常是22-52。讓我們以一個大概的退休年齡來說,這個階段的我們有接近30年的人生是活在這一個階段的。有些人成家立業,打拼事業和事業高峰期等等的人生經歷都是在這一個階段里發生。而畢業過後就是22之後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22-25 是年輕人最敢於冒險及嘗試一切的人生時間點。30歲之前覺得我們的未來到底是涉及哪一些事業,這是因為30前后通常是與自己情侶展開第2階段也就是結婚時期,很多人會開始退卻而不敢進行一些比較冒險的舉動。

收成期:52歲之後,打拼了接近30年的時間,我們將用剩餘的時間去享受打拼期帶來的成果。有些人過得平淡中庸而有些過得榮華富貴,子孫滿堂。

筆者現在還是處於吸收期當中,這也意味著筆者還有很多的人事物等待自己去學習及吸收。老人家常說年輕時多吃點苦,把苦當成甜品來享受。很多人都不這麼認為,認為年輕時應該盡量享受年輕時所擁有的一切。年輕時我們擁有最多的是什麼呢?時間對的就是時間。時間的定義是什麼呢?一去不復返還是創造人生的價值?有些人,有些事過了也許不會回來。可是錯了,我們得到的是經驗。這一階段的年輕人最容易迷失自己。就拿學業來說吧,有些人讀大學并不是出於興趣及未來出路而是跟隨別人的腳步。

上天是公平的,人的一生當中每個人每一天能所能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那就是24小時。而這24小時又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8小時我們用來睡覺休息,第二個8小時我們用來做工讀書上課等等,而第三個8小時是最關鍵的,這一個8個小時決定我們來發掘自己的興趣及事業等。為什麼我會說這一個8小時能發展事業呢?那是因為有些人能把興趣當飯吃,就好比Youtuber一開始可能是因為喜歡攝影而開始經營自己的Youtube Channel。久而久之做到一定的量能供應自己的開銷時就能開始往自己的興趣變成事業。人的一生中都是處於學習期,我們應該趁年輕時盡量多學習,不管是閱讀書籍與人交談溝通,參與社團活動等都能建立起我們自己的興趣。在不斷嘗試的當中,如果幸運的找到一條出路,也許我們能奮不顧身的勇往直前。很多年輕人遇到的問題是當他們遇到一件難以解決的事情時他們能有的表現是:
1)不可以如果失敗了怎麼辦?
2)不想浪費時間做沒有意義的事!乾脆直接放棄!
3)糾結在問題的當中無法自拔(一直徘徊在問題之間周旋,也就是所謂的死腦筋)


筆者年輕時是屬於3種形態當中,可是當經歷的事物越多時,你能做的也只有靠自己去解決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其實我們不必也沒有必要就煩惱。有些人會寧願看著你失敗也不去幫你,因為他們不想要你成功。其實這是人類的天性,競爭一切得到第一,不贏不甘心!當做一件事時,我們應該去想的是如果我們成功了怎麼辦而不是失敗會怎麼樣。年輕時沒有平淡及安慰的選項,你要嘛大汗淋淋的出眾,活出豐盛耀眼的自己。要嘛小心翼翼的出局,被迫面對人生的遺憾及後悔。別人的出言不遜把它當成意見來聽也許你能得到的更多。

筆者處在的年齡常常會聽到別人說,走我們去打機,走我們就逛街出門,走我們去吃喝玩樂。這些都是屬於我們所謂的舒適區。在此區域我們每天處於熟悉的環境之中,做我們最在行的事,和熟悉的人交際等等。人類有一種習慣就是喜歡待在舒適圈里,盡情的享受舒適圈所帶給他們的快感。而諸不知其實以長遠的投資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人生就是一場賭注,為什麼我們不能做一些能在未來帶給我們豐富回酬的東西呢?筆者非常的喜歡閱讀書籍,因為書籍帶來的知識都能使我的人生變得肥胖。也就是在去年筆者正式的意識到原來年輕時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每天用來打機等等。所以在閱讀完關於投資的書籍是就對自己說勢必要在邁入年邁身軀時得到財富自由。筆者也很喜歡爬山及旅行等等因為這能使我的人生閱歷增加許多,看到形形色色,高樓樹立的建築物時會有一種非常棒的滿足感!尤其是看到馬來西亞正要興建的MyHsr以及柔佛正打算進行的BRT計劃時有感甚足(雖然說BRT計劃早在4-5年前就已經說要興建的時候到現在都還未實行,可是見證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感覺是非常棒的)!

讓我們這些有希望,有夢想的人一起奮鬥努力加油,投資路上有你有我永遠不感寂寞!
共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